《商务管理综合素质训练》教学大纲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2-11-30 点击量:796

市场营销教研室编

201156

 

适用专业

层次

总周数

课 程 性 质

实验类型

商务管理

专科

1

1

实践必修

综合技能实验

先修课程

 

 

 

一、课程的地位和作用

1 地位和作用

本课程是我院高层次的必修专业基础实验课程,它是《体育教程》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主要运用综合素质训练的不同模式,加强学生身体素质,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。本课程侧重于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,强调的是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,为今后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健康基础。

2 完成培养方案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
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主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,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性和耐力,通过集体项目的训练,打造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和群体互倚意识。

课程的目的和任务

本大纲根据我校体育教学计划,并结合近年来综合素质训练专项课教学实践经验而制定,适用于我校选择综合素质训练课的学生,一学期24学时完成。学完本课程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。

1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、协调性及韵律感· 
    2、培养学生欣赏和表现形体美、姿态美的能力。 
    3、使学生对健美操有较深入的了解激发其锻炼热情,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服务。 

三、课程内容和要求

1健美操概述、健美操运动的科学理论基础

①主要内容、任务和教学要求

了解健美操发展简况、分类、特点、作用;掌握健美操运动的生理学基础、心理学基础、健美操运动的损伤与预防。

②对知识、技能培养、掌握和训练的要求

要求学生结合录像资料进行观摩;学生在了解健美操运动的基础之上能进行科学的安排和练习。

2、节奏及基本动作

①主要内容、任务和教学要求

认识节奏;熟练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及身体各部位基本动作。

②对知识、技能培养、掌握和训练的要求

  要求学生认识七种步法及常用的动作的名称、术语,能够明确区别细节。

3、形体基本功及套路练习

①主要内容、任务和教学要求

熟练掌握把杆和舞步组合、波浪组合和形体舞蹈,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姿态,达到形体美、气质佳的作用。

②对知识、技能培养、掌握和训练的要求

  要求学生认识各把杆的姿态练习方法以及各舞步的基本动作、名称以及套路动作。

4、热身操

主要内容、任务和教学要求

 熟练掌握身体各部位、各种步法、跳步、拉伸等练习。

对知识、技能培养、掌握和训练的要求

要求学生增加健美操练习的素材、形式的了解,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。

5、健身健美操(规定套路)。

主要内容、任务和教学要求

熟练掌握众锻炼标准5级规定动作以及拉丁操套路。

②对知识、技能培养、掌握和训练的要求

要求学生最终能独立、熟练地完成成套动作。

6、素质练习和考核。

主要内容、任务和教学要求

采用课内、外相结合的练习形式, 以耐力素质、力量素质和专项相关的仰卧起坐为主

②对知识、技能培养、掌握和训练的要求

主要以课外为主,以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。

四、阶段划分及组织管理

1、主要阶段及其划分:

本实习课程用时一周。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:

第一阶段:老师主要讲解将要学习的相关内容,老师多给示范,领跳,学生跟从模仿的模式学士。

第二阶段:学生练习,反复熟练所学动作,掌握要领。

2、有关各阶段的组织管理和要求等事项。

两个阶段中,强调师生互动,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。

五、所需实验条件

形体中心

六、考核要求

1、考核方式:考查

2、考核内容或成绩构成:

技术考核: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对规定套路进行考核。占总成绩的60%。 

平时成绩: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纪律、出勤情况、学习态度等给予评定。占总成绩10% 
素质考核:通过分组随堂进行考查,占总成绩的30%。 

3、评分原则和依据:健美操成套动作考试,均以百分制评分。根据成套动作具体情况确定每节操的分值,从完成质量(准确、力度、幅度)、熟练性(有无停顿、与音乐配合)、表现力等方面酌情减分。 

4、成绩记载方式:总计100分。

七、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

教材:《健美操》高等教育出版社, 1991.4 

参考书1、《健美操指导员培训教材》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,1999.4

2、《大众健美操等级图解》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,2003.4

八、其它

学时分配表

教 学 内 容

讲授学时

实践学时

建议总学时

理论

1

1

1

节奏及基本动作

5

5

5

形体基本功及套路练习

5

5

5

热身操

5

5

5

健身健美操(规定套路)

6

6

6

素质练习和考核

2

2

2

合计

24

24

24

 

学院地址: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肖坝路222号   
版权所有: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   
蜀ICP备05005318号    川公网安备51110202000072号